小腿無力︰血管警號
腳痛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,但你是否知道腳痛可能與動脈血管阻塞有關?
年逾60而又有吸煙習慣的周先生,前陣子發現自己走路時,總是腳麻無力,多走兩步便痛得一拐一拐的,特別是上樓梯或斜路時,情況更為明顯,要不時停下來休息一會,待痛楚減退,才可繼續上路。
最初以為「腳痛醫腳」便可,但經過多種檢查及治療,情況並無好轉,亦找不出問題根源。幸好有醫生發現他下肢的脈搏非常弱,再轉介給我,經問診及多種血管檢查後,發現周先生患的是「間歇性跛行」。他的腳痛並非因為骨骼或其他神經問題,而是血脂積聚於動脈壁,導致血管狹窄或閉塞,帶氧血液不能暢通流到腿部,血液供應不足下令走路時腿部劇痛不已。
最典型病徵是患者在靜止時並無異,但每當行走若干路程時,下肢肌肉便會開始疼痛,甚至劇痛至不能行走,停下稍事休息後痛楚會逐漸消卻,但再次行走一定距離後腳痛又會出現,而主要疼痛處多為小腿肌肉位置。
有研究顯示,約三成病人的走路距離會愈來愈短,有半成可惡化至出現潰瘍、壞疽,甚至須接受截肢手術。但須注意腳痛成因眾多,如皮膚、筋骨、神經等因素均可引發腳痛,並不一定與血管收窄有關,須作適當檢查診斷。
若是由動脈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腳痛,須透過適量的帶氧運動來改善病情。運動治療不但有助擴張周邊較細的血管,且能刺激血管增生,改善下肢血液的輸送情況。 當運動與藥物治療無效後,病人便須考慮接受「微創血管腔內手術」治療。一般做法是先於下肢開一小洞,再放入長導管以擴張及打通原來收窄或阻塞的血管,有需要時會用到支架來維持血管暢通,從而增加血液流量。面對更嚴重的血管阻塞情況,甚至會以「搭橋」血管外科技術植入人造血管,使血液繞過原來的血管阻塞處從而改善病情。
周先生於局部麻醉下接受了微創血管腔內手術,術後兩天便可如常活動,一個月後已可再晨運,不再是「跛子」了。他還要做的,就是馬上戒掉吸煙習慣,防止血管健康繼續受損。
作者為香港大學外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、血管健康基金會會長